热门搜索:
生产、销售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儿童体检系统,儿童智力测试仪,儿童注意力测试仪,儿童生长发育测评系统,儿童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儿童综合发展评价系统,人体身高体重测量仪,婴幼儿身长体重测量仪。
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指导
一、记录测验反应
对于每一个项目,测试者在记录成功的表现时,在得分栏中标以“P”(即pass,通过);失败标以“F”(即Failure,失败);未观察到或缺漏标以“NO”。
为以后评价参考起见,测试者还应记下孩子的某些特殊表现。如小儿当时的身体状况,注意力久暂,是否过于内向,有无自信心,神经质或其他异常活动。
二、量表评分和常模表的使用方法
(一)量表原始分的计算
每个能区的原始分就是小儿在该能区通过的项目数。测验表中每个能区均有“项目号”栏,将得分为“P”的最后一个项目号减去此项目前的失败项目数,即可很快地得到该能区的原始分数。三个能区原始分数之和即为测验原始总分。
(二)常模表的使用方法
附表2、3分别列出了与原始总分相当的发育商(DQ)以及与智力能区原始分相当的智力
指数(MI)二种常模表。
这二张表中的标准分,包括自50分到150分的范围。对于每一个年龄,50-150的标准分包括了平均DQ或MI上下**过三个标准差的范围。对于绝大多数儿童来说DQ和MI将落在此范围之内,而特殊儿童的得分有可能低于或**表中所列DQ或MI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DQ和MI应写作“低于50”或“**150”。
用本章叙述的方法得到小儿年龄和测验原始分后,就可以在附表2和附表3中分别查出DQ和MI。查DQ的方法是在附表2的横栏中找到小儿年龄所在年龄组,在左侧纵栏中,找到小儿所得的测验原始总分,二者交叉点的数值即为该小儿的DQ,查MI的方法是在附表3的横栏中找到小儿年龄所在年龄组,在左侧纵栏中找到小儿智力能区的原始分,二者交叉点的数值即为该小儿的MI。
三、结果表达
本测验的测试结果以定量和定性二种方式表达。定量方式DQ和MI的计算和查表方法已在前面介绍。定性表达根据DQ或MI将结果分为三类:正常、可疑和异常。具体标准为:DQ或MI<70为异常:70-84为可疑:≥85为正常。
选择使用哪一种指标来表达结果可参考有关资料并根据实际需要。一般可按以下原则应用本测验的实施结果:
1.发育筛查:在3岁以下用DQ,并根据DQ划分正常、可疑和异常;在4岁以上同时用DQ和MI,并根据DQ和MI划分正常、可疑和异常。无论根据DQ还是MI划分出的可疑和异常均作为本测验可疑和异常结果。但在报告结果时应具体注明。
2.发育纵向监测:用DQ对0-6岁儿童进行定期检查比较;并用DQ划分正常、可疑和异常。
3.测验间结果比较:3岁以下用本测验DQ可同Gesell量表DQ和“儿心”量表DQ比较,用本测验MI可同Bayley量表和CDCC量表的智力发展指数比较。4岁以上用本测验MI同韦氏(WPPSI)量表总IQ和比内量表IQ比较。
4.非诊断性大样本研究:根据研究需要选择DQ或MI。
Gesell智能发育诊断系统(GDDS)
一、系统简介
格赛尔发育诊断 (Gesell Development Diagnosis Scale,简称 GDDS), 是美籍小儿科医生和心理学家格赛尔通过数十年对婴幼儿行为系统的观察,于1940年编制了婴幼儿发育量表。此表使用的测量项目比较实际,基本反映了婴儿的重要行为表现。
格赛尔量表适用范围:本测试适用于于出生后4周到6岁的婴幼儿。
格赛尔量表测试领域:有运动、适应性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交行为。
格赛尔量表具体测试项目:
运动:包括大动作如坐、走、跑等姿势和精细动作如大把抓、捏取等。
适应性行为:包括手的摆弄、探究、觉醒程度等。
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发音、懂话及说话等。
个人— 社交行为:包括生活自理、游戏、大小便,以及与成人往来等。
上述四个领域共有63个项目,但不同年龄的婴儿通过某一项目的要求不同,所以又演化出517个项目。这些领域都与智力有关,但婴儿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可以不平衡。因此盖泽尔提出4周、16周、28周、40周、52周、18个月、24个月、36个月着8个年龄是发展的关键年龄。在关键年龄婴儿的行为变化较大,能够显示出飞跃的发展。可以说关键年龄是婴儿发育的转折点,在这几个年龄出现的新行为是某个阶段发育成熟的标志。因此,要把这几个年龄段出现的行为作为重点检查的项目。
实用价值:
①筛出一些发育上可能有问题,但临床上尚无症状。
②对可能有问题的小儿可用GDDS筛查予以证实或否定。
③对有高危因素的小儿可进行发育监测。
二、测验说明
(1)测验目的:旨在进行智力筛选,以便对可疑者作进一步诊断性的检查。
(2)适用范围:0~6岁婴幼儿。
(3)测验时间:15分钟左右。
(4)量表构成:量表由多个不同的测试项目组成,根据婴幼儿智能发育的次序先后不同,各项目与0~6岁的某个年龄段相对应。这些项目在测验表分别安排于4个能区,包括: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身边处理及社会适应能力4大项。
(5)测验结果:分为正常、可疑、异常及无法解释4种。
(6)测验评价:操作简便,花费时间少,工具简单。能从多个维度(能区)评价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发育的程序性和时间性;同时,其检查、评价方法也是我们了解其他的儿童发育评价方法的基础。
三、软件特点
1、把测验操作软件化。而且将测验中的重做、免做、**、中断等测验规则自动化,完全交给软件进行,简化了操作的步骤,减轻施测者的工作负担。
2、始终坚持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软件的研发,保证了测验的信效度。
3、从原始分到量表分,全部由软件自动完成,简化了计算过程。
4、软件对测试者的资料、测验的结果都可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四、软件功能说明
1、测量软件有全面的系统设置功能,并支持多级用户管理。
2、测验界面将图形直接显示出来,被测只需点击对应的图片即可完成选择,非常方便。
3、在测试中间可以随时停止测试,回来后接着测试。
4、可以根据评分结果自动计算得分及报告。
5、测验数据实现了数字化的管理。
6、软件中可以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还原,增加了安全系数。
7、软件服务器端支持一键快速安装,*其他任何数据库和服务器配置,装完即可使用。
8、软件可运行于普通台式机、笔记本电脑、触摸互动一体机等硬件平台上。
9、软件可安装应用于Windows系列版本上。
0岁~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儿心量表-II)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0岁~6岁(未满7周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的评估内容、测查方法、发育商参考范围以及量表的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0岁~6岁(未满7周岁)儿童发育行为水平的评估,是评估儿童发育行为水平的诊断量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能区 attribute
量表测定的领域,本量表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五个能区。其中大运动能区指身体的姿势、头的平衡,以及坐、爬、立、走、跑、跳的能力;精细动作能区指使用手指的能力;语言能区指理解语言和语言的表达能力;适应能力能区指儿童对其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作出反应和适应的能力;社会行为能区指对周围人们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2
智力年龄 mental age;MA 智龄
心理年龄
反映儿童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注:在编制的量表中,按年龄分组编制测查项目,若被试者通过3岁的测查项目,就表示他使用该量表测查的智力年龄为3岁。
2.3
发育商 development quotient;DQ
用来衡量儿童心智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之一,是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对儿童发育情况进行衡量。计算见式(1)
3 评估内容
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5个能区,用于测查儿童发育行为状况,评估其发育程度。每个月龄组8~10个测查项目,共计261个测查项目。见附录A。